迷糊圣人

一觉放开心地稳,不知红日照晴窗。

 

《三侠五义》在五爷手底下当差得有特长,醉李和白福都会唱戏


陷空岛上 ,醉李会唱巧腔,白福会唱滦州影、锣锣腔、西皮二簧,这些下人们平时没事都以唱戏为娱乐,可见,他们的主子平时可能是喜欢听戏,这些下人们投其所好都学几句。


其中白福是白玉堂的贴身伴当,平时跟在白玉堂身边左右不离,所以学的会的最多。


我好像又发现了什么  \(^o^)/~


山西五台山上有个五爷庙,创建于清代康熙年间。
民间传说这个五爷是文殊菩萨为了广济众生化成的五龙王,龙王本来应该是黑脸,这个五龙王是文殊菩萨为了广济众生变得,黑脸就变成了金脸。
本来一般佛教寺院是不供龙王的,而五台山为什修龙王殿呢?传说清代顺治出家,康熙皇帝去五台山找他爹,结果迷路了,是这个五爷龙王给他带出来的。康熙知道后就加封五爷为龙王菩萨,还赐了半副銮驾,以显威严。后来,这一传说传扬开去,龙王菩萨的果位就确定了。
菩萨们本来都喜欢清静,这个五爷庙前确从清代开始就搭着戏台。相传,文殊菩萨化成的五龙王很喜欢看戏,所以在五龙王殿的对面便修了一座古式戏台,专门为五爷演戏。

传说:
有一年的夏秋之交,忽一日附近的戏台上来了一班剧团,鼓乐齐奏.观者纷至。可村里人和庙里的和尚都没有外出请戏班子,怎么就唱起戏来了?有人便前去问班主。班主说:前几天。你们万佛阁的一位金脸师父到我们剧团写过戏,并把详情叙述一番。人们听了,疑心是五爷办的事,但又不敢肯定。这日夜里,万佛阁住持老僧作了一梦,梦见五爷走进寮房与他说话,对他说:前几天我专程去繁峙跑了一趟,写了赵庄剧团的戏,还点了所唱剧目,时间是三天,戏价也写了单子,藏在我的袍袖里。一梦醒来,老僧人甚是惊奇,急忙打开殿门,到五爷塑像前,燃香叩拜之后,撩开左边袍袖,见里面果然有一黄纸单子,上面写着唱戏的天数和戏价。




后来,五台山每年在六月法会期间,名角,名戏都必须安排在万佛阁五爷庙前演出,意思是给五爷唱戏。


大约是石老先生知道这个典故,编的五爷白玉堂身边的人都会唱戏吧?

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


《乐府传声》云:“依调寻声,铺叙满意,既不逾格亦不失调”。从人物的思想感情出发,用一定的音乐规律体现出来,才能传情达意。而后再能做到,发音吐字,技巧纯熟、正确见功,能藏拙补缺,腔才能俏巧。戏曲里据说有句话,说:“腔不巧,不见好”。

醉李唱的这个巧腔,是戏曲的一种方式表达,唱段体现出“剧情曲折回环、动人心弦的唱腔,感情充沛恰到好处表达人物感情”。 可以说,醉李是个艺术型人才。   \(^o^)/~


白福会唱的那个滦州影、锣锣腔、西皮二簧。


滦州影是指皮影戏,清初十九世纪遍布冀东各地并远播东三省,一般是指有人一边舞皮影一边唱评剧,这戏从莲花落发展而来。
南锣,也叫锣锣腔,河北梆子秧歌戏的锣点。
“西皮腔”脱胎于梆子腔,故而其旋律高亢激昂,具有明显的北方特点。“二黄腔”的起源有两种说法。一说源于江西的宜黄腔;一说源于徽调。无论它源于宜黄腔还是徽调总之都是南方剧种,所以其南方音乐特色较为突出。西皮二簧 又称"皮黄 ", 是四大徽版进京时的戏曲,在清代末年改名叫京剧。白福唱的这个西皮二簧,按现在话说就是京剧


多才多艺的白福总管会唱评剧、梆子、京剧这么多剧种,可见是跟着五爷白玉堂到东京呆好几个月、见过世面的。O(∩_∩)O哈哈~

  2
评论
热度(2)

© 迷糊圣人 | Powered by LOFTER